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從我讀到這本書的那一刻起,歷史對我而言,就再也不大一樣了。──美國名史學家麥克尼爾

◎原著三十週年紀念修訂新版
 
1492年,哥倫布航向美洲,地球上的生命就此改變……
 
1492年之後美洲的原生植物,馬鈴薯、玉米成為世界人口的日常生活飲食,世界人口快速成長。但自哥倫布後,歐洲帶到美洲大陸的天花等疾病,使無法抵抗的美洲住民人口急速銳減。而來自歐洲的物種在生態競爭下也造成許多美洲物種滅絕。
 
在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之前,冰河期的結束將美洲大陸與世界上其他陸地完全阻隔開來,獨立發展形成各自不同的生態系。1492年以降的大交換打破了這層隔絕,各式物種交互移動,永遠改變了人類歷史的走向,更對兩邊的自然生態造成不可抹滅的影響。
 
1972年,《哥倫布大交換》第一版於美國出版,「哥倫布大交換」一詞成為生態史研究中的專業術語。這本40年前由克羅斯比所寫的書,開啟了生態史這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成為回顧近代人類發展歷程時的全新角度。並啟發《槍炮、病菌與鋼鐵》。就如同作者克羅斯比所言:「這個星球上的生命,從此徹底並永遠地改變了 。」在今日我們重新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之際,更值得我們重新回顧這本40年前的經典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
境與生態史權威。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地理、歷史和美洲研究榮譽教授,曾任教於耶魯大學和華盛頓州立大學。
  投注大半生時間研究「歐洲為何會在歷史上崛起?」,但和許多歷史學家探索的路徑不同,他深入人類生存的生態面向,揭露了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史。
  重要著作包括《生態帝國主義》、《寫給地球人的能源史》等,曾榮獲愛默生獎、醫學作家協會獎、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選書。

相關著作:《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譯者簡介

鄭明萱
政大新聞系畢,美伊利諾大學廣告碩士、北伊利諾大學電腦碩士。著有《多向文本》一書。文學、文史、文物翻譯人,並以《從黎明到衰頹》榮獲金鼎獎首位最佳翻譯人獎。
  主要譯作包括中譯《極端的年代》、《少年時》、《費城奇蹟》、《到葉門釣鮭魚》、《數學天方夜譚》、《青花瓷的故事》,以及英譯《故宮勝概新編》、《匠心與仙工——故宮明清雕刻》、《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導讀》等多種。
 

目錄

推薦序 從環境史重新解讀全球化 陳慧宏

 

三十周年新版前言 以生態觀點重新解讀歷史 麥克尼爾

三十周年新版作者序 自大陸冰河融化以來人類的全本演義

初版前言 人類和其環境長遠互動的史實 梅令

初版作者序 把人當做一個生物性實體的歷史考察

 

第一章 新舊大陸,對比分明

第二章 大征服者與奪命疫疾

第三章 舊世界植物、動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 梅毒現身:一頁病史

第五章 食物與人口

第六章 至今未停止的大交換後遺症

 

從環境史重新解讀全球化    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陳慧宏

  在歐洲史的觀念中,十五世紀是「世界史」的開端,歐洲是到了十五世紀才廣泛接觸其他世界。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最驚人的事蹟當然不外乎發現「美洲新大陸」。第一位踏上美洲土地的哥倫布則被認為是歐洲認識美洲的指標性開創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已是十五世紀歐洲的最重大歷史事件之一,而且十六世紀以來,歐洲人甚至讚揚其為「世界誕生以來最偉大的事件」。

  傳統歷史陳述中對哥倫布偉大事蹟的讚揚,源自於歐洲十六世紀舊學術體系對海外探險的英雄式贊同。這其中對異地的想像,深受基督宗教的世界觀,和開發非基督宗教地區的使徒精神之影響。誠然,若僅止於哥倫布的開拓性和「發現」意義的強調,免不了有種歐洲中心思維之嫌。二十世紀下半葉西方學界著力於批評歐洲中心觀,並試圖脫離基督宗教的一元概念,歐洲與美洲早已不只存在著舊世界發現新世界的單向認知。舊和新兩個世界到底如何接觸,接觸後又發生了什麼事,這些問題愈來愈成為學界關注的核心。隨著西方歷史學愈來愈偏向非主流思潮,和聆聽第三世界的聲音,哥倫布英雄般的開拓者形象,已成了一道可質疑的問題。因「發現」美洲而帶來全球文化和地區之交流,十五世紀後的歐洲史研究更需要各地區之間的視野比較,歐洲史家因此有更多的空間檢討傳統論述的侷限。本書作者克羅斯比為權威環境和生態史學者,這本完成於一九七二年的經典著作《哥倫布大交換》,二○○三年修訂再版,顯示「哥倫布大交換」的概念在這三十年間有相當重要的回響。

  本書關心的是一四九二年後,哥倫布首次登上美洲而開啟新舊世界生命形態的交流,以及這種交流所產生生態上決定性的影響。從哥倫布的時代出發,主軸雖是歐、美兩洲,但亞、非兩洲的相關討論也無法避免,因為在此之後全球經濟體系已漸漸成形,現代意義的世界交往體系也出現了。此三十周年版收有歷史學家麥克尼爾的序言,其中即指出,克羅斯比提出的「哥倫布大交換」即是一種「生物學的交換」,這個概念提供歷史學家一種新視野、新範例,以檢視世界其他地區的生態交往,比如亞洲內部各地或歐、亞兩洲之間。所以本書提供洲際或國際間環境生態交往互動的討論,對世界史、跨文化,或世界性社群研究有興趣的讀者而言,是相當具有閱讀趣味且發人深思的。

  「生物學的交換」,其中當然包含了人類和動植物等。不過作者在初版序言中特別強調,人類的生命體無法遠離食物及衣物等而存在,因此,想要了解「人」,最重要的即是視其為一生物性的實體,這個實體會和其他的生命有機體互為影響。這種以生態和環境切入的觀察角度,與傳統歷史學從「人」,以及和人相關的種種機制來看歷史,是一種相當不同的新嘗試,也因此得到了和傳統史學完全不同的結論。作者指出,十六世紀的史料清楚說明,因哥倫布的航行所帶來的「最重要」改變,在本質上是屬於生物性的,並不在於政治或社會等層面。因此,歐洲人因歐美航路的開始而將天花帶入美洲,造成美洲人口急速的下降,該人口因此致命衝擊,是歐洲人能在幾場對決中輕易致勝的主因。這個結論,與傳統說法中,因西班牙入侵者的暴行而造成的高死亡率,是完全不同的。再者,克羅斯比的研究顯示,一四九二年以來三百多年世界人口的成長,與美洲原生的食物,像馬鈴薯和玉蜀黍,進入世界人口的日常生活飲食有絕對關係。以上天花和食物的實例,說明了生態與環境演變角度的歷史研究,所展現的長遠之時間結構和跨洲的世界史視野。如果人類生命體需要依賴動植物而存,那人類社會中動植物轉換成任何人類所依存的物質性,就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此書的研究及寫作,雖然出於七十年代,但其結論所顯示的重要性卻能與近數十年的歷史研究取徑呼應,以動植物的物質性之重要來說,就和物質文化的研究有相當的謀合處;天花或梅毒所顯示的生命體交流的複雜度,是一種多層次的「交換」概念,也和近年來文化研究所關注文化接觸的複雜性相契合。

 

  克羅斯比的結論相當有撼動力:「哥倫布大交換」時至今日都還持續著,它破壞了新大陸原有的生態穩定性,而新世界的人口也持續受到舊世界病菌的侵襲。唯一正面的意義,也許只有一四九二年後人口及食物生產的穩定成長。作者認為「哥倫布大交換」所引發的種種生態及環境上的改變,從自然演化的角度看來,即是一種暴力。人類在這個新舊世界的交往中,為了當下的需求及便利而移植或運輸了動植物,是以人的力量試圖改變自然,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即是「劫掠了未來」。

  克羅斯比這種先進的言論,在環境史才剛萌芽的一九七○年代遭遇到相當多的反對意見。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與自然的關係重新獲得了重視,克羅斯比的角度因此能在當今世界獲得正面的回響。其也代表了生命史,可以是相對於人類文明和文化史的一門潛力學科。這也相當呈現出歷史學研究的廣度,和對人類社會發展省思的高度價值。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62372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44頁 / 21 x 14.8 x 2.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本書分類:> >

 

 

... 「昨天我去家附近的超市,生活用品都能買到,大部分人不戴口罩,只是收銀員面前多了一塊塑料擋板。」旅居德國柏林的小提琴家寧峰說。近日寧峰為「九九雲中小劇場」獻演趙季平創作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這是我給觀眾的禮物,願我們都能團結起來共同努力,爭取早日渡過難關。」 ... 柏林超市 寧峰 攝 年初,寧峰馬不停蹄,在閩南大戲院舉行獨奏音樂會,為廈門觀眾奏響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全集》,完成國內工作後又飛往英國、西班牙登臺,繁忙的行程由於疫情戛然而止。「4月英國、5月巴西演出以及美國梅紐因小提琴比賽評委工作都改期了。只有6月初比利時演出,暫時沒有取消。」 回到柏林,寧峰的教學和學術活動改到網上,3月5日他與旅德華人機構、華人音樂家在柏林舉行小規模慈善音樂會,與聽眾一起給祖國抗「疫」捐贈防護用品,盡綿薄之力。上周,寧峰原計劃與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一起錄音,這是一年半以前定的工作,也被取消,「指揮從瑞士來,年紀大,我們又擔心歐盟國家逐漸有邊界概念,跨國行程會出現問題。果然德國和瑞士封了邊境,德國也停止50人以上聚會。」 ... 這是3月15日在德國波蘭邊境拍攝的停在波蘭城市文克尼察街道上的警車。歐洲各國新冠肺炎病例數繼續增加,防控疫情壓力加大,為防控疫情,歐洲多國開始嚴控流動,收緊邊境。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三個月的空閒,在寧峰20年職業生涯中絕無僅有。作為第51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第一名,他10年前的行程單在網上可以搜索到,「2010年7月德國Kissinger Sommer音樂節,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演出;8月義大利米蘭獨奏會;9月由斯帕瓦科夫率領的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青年交響樂團在前獨立國協國家巡演;10月國家大劇院與布佩斯節目管弦樂團合作演出,在香港演藝學院大師班授課;12月義大利中國年活動,與廣州交響樂團在義大利巡演。」 ... 慈善音樂會 「這麼多年,我習慣一個月做十多場音樂會,歐洲、美國、中國各大城市來回跑,最熟悉的地方是音樂廳、火車站和機場。」對寧峰來說,「被逼的假期」別有意義,兒子即將上小學,他每天教兒子寫單詞,「老師通過網絡布置作業,這周孩子學字母E開頭的單詞,比如egg、elephant、eight。」寧峰還要看視頻,與兒子一起做體操,監督兒子學45分鐘鋼琴,「兒子兩歲時,家裡買了兒童床,一直沒有裝好床附帶的滑梯,這幾天我抽空把滑梯弄好了。」說著話,寧峰電話里不時傳來1歲小女兒咿咿呀呀的聲音。 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宅居讓寧峰變身「中華小當家」,前兩天做蒸肉餅,這幾天琢磨脆皮燒肉,「兩臺冰箱全開,同時儲備罐頭、米和面。」以往他兩天採買一次食材,現在改成三四天去一次超市,「極個別食品賣空了,不過換一家店,還是能買到。」他也證實,在德國存在「衛生紙危機」,「衛生紙的確被搶光了,但面巾紙、廚房用紙都不難買,我們開玩笑,用得高級一點。」 ... 柏林超市 寧峰 攝 寧峰6歲的兒子在柏林國際學校就讀。同校學生家長與柏林第一位確診病人有過接觸,「學校反應很快,立刻停課,所有德國媒體都報導了這件事。當時全德國只有一兩百確診病例,無人死亡,因此大家都不重視,衛生部部長不推薦學校關門。三四天後,學校又開了,過了兩個星期,所有學校都關了,暫定放假到4月19日復活節。餐廳也關門了。路上車輛沒有明顯減少,但大家更習慣待在家裡。」在寧峰看來,相較歐洲鄰居們,德國人更靠譜,沒有人跑出去玩。有天,他看到家樓下十多人聚集,「說的不是德語,而是義大利語或西班牙語。」 「今年年初一直到3月中,德國人收到的訊息一直是疫情不嚴重,只需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觸臉和嘴。無病不戴口罩,是德國人由來已久的習慣,而且德國有反蒙面法,戴口罩容易讓人敬而遠之。」寧峰的做法是把圍巾拉得高一些,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個多月前,他開始準備口罩,「跑了20多個藥店只買到30個,依靠朋友和網絡又找到100多個。」身為6歲和1歲孩子的父親,他觀察德國的角度有些不同,「德國人相信自身免疫力。我經常能見到不到1歲的小孩在火車走道、商場地板爬來爬去。我朋友的妻子生產陣痛,去看醫生,又被打發回家,讓她過24小時再去醫院。他們相信,『你能扛過去』。這次疫情醫生同樣要求輕癥患者在家隔離,不是特例,就是一種習慣。」 寧峰的行程已經排到2024/2025樂季,他堅持在家備課,準備新曲,為下半年演出準備,「夏季在國內有多組音樂會,9月在英國、德國、墨西哥演出,接著回到西安,參加趙季平老師音樂周。」這次「九九雲中小劇場」推出寧峰在國家大劇院世界首演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正是趙季平醞釀十多年的作品,從旋律到曲式結構都透著鮮明的中國風格。如泣如訴的小提琴奏出主題旋律,變奏出渾厚的樂隊交響,最後再回歸到簡單卻又無比優美的小提琴樂段。這也是「九九雲中小劇場」繼蔡正仁、張靜嫻主演《長生殿·小宴》、岳美緹、張洵澎主演《牡丹亭·驚夢》後又一關愛老年人的項目。 ... 寧峰在演出 參加完趙季平音樂周,寧峰要去西班牙、美國,接著回到上海,「一直到年底,一個月至少三場音樂會。」疫情讓演出計劃變得不可控,但他天天都會翻開樂譜練習,「隨時能上場。」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來源:諸葛漪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6rmb94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1490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大村便秘或腹瀉中醫推薦國姓鄉情緒緊張看什麼科中寮睡眠障礙門診看什麼科草屯晚上淺眠看什麼科
田尾呼吸困難改善中醫診所 中寮容易冒汗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這間員林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二林喉嚨異物感治療中醫 草屯大量出汗看什麼科 很多人都在這和美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芬園情緒緊張看什麼科 埔里常常心悸改善中醫診所 大家都推薦這間南投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芳苑焦慮不安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社頭躁鬱恐慌治療中醫 這間彰化中醫診所很大推,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orf1teq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